“感谢检察院和综治中心的努力,不仅帮我们挽回了损失,也给了这些年轻人争取到了从宽处理的机会。”9月16日上午,一起由外包工人盗剪高校电缆引发的案件,最终在天心区检察院与区综治中心的联动调解下,以“赔偿止损+谅解改过”的方式达成和解。

2025年6月,某大学校园内,李某等7名外包工人在“卖废铜赚快钱”的贪念驱使下,先后四次盗剪校园电井电缆线。他们将电缆剥皮取芯后卖给废品站,仅得几千元“快钱”,却给学校造成了15万余元的财产损失。2025年8月,本案被移送至区检察院,经审查发现,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均认罪悔罪,反复表示“愿意赔偿,只求改过机会”,且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困难;而校方则明确“首要诉求是挽回损失,不希望矛盾激化”。为尽可能挽回学校损失,也给李某等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,区检察院决定启动“检调对接”机制,依托区综治中心强大的调解资源,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诉前。

区检察院与区综治中心分工协作,协同推进。区检察院派出两名员额检察官负责厘清案件事实、阐明法律后果、把控法律政策界限;区综治中心则提供专业调解员和标准化调解场所,运用成熟的纠纷调解经验搭建高效沟通平台。两方兼顾法律规定与实际困难,以双向调解破解分歧。一方面向李某等7人释法说理,明确盗窃罪量刑标准,同时引导其正视错误;另一方面与校方耐心协商,说明犯罪嫌疑人实际困难,并解释和解的法律意义——修复关系比单纯惩罚更有价值。经过多轮沟通磋商,双方达成共识:犯罪嫌疑人李某等负责赔偿校方全部直接经济损失,校方接受12.8万元赔偿方案并出具谅解书。区检察院将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、悔罪表现和取得被害单位的谅解等情况,依法作出从轻、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。

此次和解,是天心区检察院深度融入区综治中心“一站式”矛盾化解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,更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与“检调对接”机制协同增效的生动注脚,这种“检察职能+一站式平台”的深度融合,不仅通过“惩治与修复并重”传递司法温度,更以协同治理模式为基层矛盾化解提供了高效路径。